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
本文來源:微信公眾號:源海廣筑
微信號GZ_BIM
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
這是源海廣筑的第694篇原創(chuàng)文章
文 | 宋昊
解決Tekla模型和Revit模型的整合問題
眾所周知,運用BIM技術可以更好的解決各專業(yè)之間的碰撞類問題。將兩個不同專業(yè)、不同軟件的模型進行整合是碰撞檢查的前提。今天小編帶你分分鐘掌握Tekla模型和Revit模型整合的方法。話不多說,直接上干貨。
1
一、Tekla轉IFC
1.1打開Tekla文件。選擇含鋼結構模型的文件夾。
1.2選擇三維視圖。在視圖窗口左側“命名的視圖”將3D視圖添加為可見視圖。
1.3視圖屬性設置。在三維視圖空白處右鍵選擇屬性,調出視圖屬性窗口。修改可見對象組,確保所有構件都顯示在三維視圖里面,點擊修改之后確認。
1.4 設置輸出IFC的類型和對象。輸出類型選擇“表面幾何”,這種輸出方式不容易丟構件。輸出對象有“所選對象”“所有對象”兩種選擇,按照個人需求進行選擇即可。
1.5 高級參數設置。按照需求選擇對象類型,保持默認路徑輸出。
02
二、IFC轉Revit
2.1 Revit中以建筑樣板新建一個項目。鏈接IFC文件-tekla模型文件-IFC-out.ifc。點擊打開,等待軟件加載。
2.2 模型加載完成后,無需保存直接關閉revit軟件。此時IFC文件夾中會自動保存一個out.ifc.RVT的文件,這個文件就是轉換完成的鋼結構文件(.rvt)。(是不是覺著好簡單,兩步就完成了格式轉換。理論上到這一步就結束了,實際上大多數情況還需要對revit中的一些參數進行設置)
2.3 在revit文件位置將建筑樣板移動到第一個位置,點擊確定后重啟軟件。
2.4 打開out.ifc.RVT文件,修改屬性欄的“規(guī)程”“階段”“相位”等參數。(這一步至關重要,否則在三維視圖中看不到鋼結構的構件)
2.5 通過“清除未使用項”給文件瘦身。瘦身完成保存即可。
2.6 將各個專業(yè)的revit模型進行鏈接,就可以開始下一個階段的工作了。
備注:還可通過“鏈接IFC—綁定鏈接”的方式進行格式的轉換,但這種方式適合體量小的模型,大體量模型用這種方式電腦會很卡頓而且生成的文件很大。所以小編建議使用文章中介紹的方式進行格式的轉換。
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(chuàng)作者所有,未經授權,謝絕轉載。
上一篇:建筑學、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、風景園林修業(yè)年限調整為4年
下一篇:基于Revit的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算量中的應用與優(yōu)勢分析
推薦專題